聚焦省两会③∣四川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刘烈雄建议: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 最新政策 - 四川省侨商联合会

最新政策

您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最新政策

聚焦省两会③∣四川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刘烈雄建议: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浏览:129 发布时间:2024-01-26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价值链攀升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这为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与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政府和企业对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认识在不断增强,并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迈向制造强国、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构建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产业创新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重塑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品牌形象的必然选择。

省政协委员、省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心怡投资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烈雄建议:

一、聚焦重点融合领域,构建精准扶持“政策工具箱”

       结合我省的产业基础和竞争环境,围绕制造业集群构建区域服务体系,打造产业链管理平台共建、业务信息平台共享共用、资源与业务高效协同的互动发展格局;2019年出台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已经确定了十大融合领域,内容涉及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制造、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互联网+”、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新能源生产使用、重点消费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并具体阐述了智能化、平台化和衍生化的融合创新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建议:1、在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工作中,要重视各地自身与周边区域的发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融合实践,灵活推广融合发展经验。政府要定时对各类产业的投资发展规模和市场的容量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避免企业盲目跟风过量投资生产,造成产业过剩与资源浪费、企业损失。2、构建有利于融合发展的“政策工具箱”,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等环节提升现代服务融合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3、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财税政策,金融、人才政策,用工用地、标准建设、规划协调等方面精准扶持,支持“两业融合”发展是政府在政策层面亟需落实的首要问题。

二、促进“两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区域平台载体

       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产业链条、产业生态圈等既是现代产业组织发展形态,也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产业融合生态圈,以具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园区、开发区等为基础,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探索“两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将“两业融合”发展战略纳入区域规划编制之中,坚持“多规合一”以保证不同类型的规划都能对“两业融合”加以重视。结合各地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特征,从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角度,重点分析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情况,明确技术创新应用为代表的先进性和现代化发展方向,区分出待转型的区域、升级中的区域与先进(或现代)产业区域,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实现错位发展,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融合方面的区域整合能力。

三、优化政策体系、激活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优化“两业融合”发展相关的政策体系,认真做好调研工作,主动听取相关企业诉求,政策制定向新技术和新模式引导的融合创新业态倾斜,将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用地调整、奖励配套等政策灵活运用到适合本地发展的重点融合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融合发展引导基金,灵活设置申请标准。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条件为辖区内的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常态化的“两业融合”咨询与培训服务,为有融合需要的企业争取资源、提供便利。通过扶持培育、引资新建、大众创业等多种方式培育多元化的融合发展主体,将扶持与服务落到实处。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的引领及支撑效应,从创新应用、经营模式、品牌建设、经典项目等方面为行业内企业的融合实践探索可行路径;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灵活创新的优势,支持企业通过行业协会、企业联盟、协作配套等方式开展业务上的合作与融合;提升平台型企业的资源整合效能,鼓励其拓展服务范围与服务深度;鼓励有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强化技术研发应用、市场咨询研究、经营管理创新、产品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以及配套的法律、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在全球范围内锻炼企业的融合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支持先进产品与现代服务的出口,重塑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品牌形象,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

四、加强融合人才体系建设,储备优质人力资本

       一是引进和培养既有国际融合视野又具有跨行业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大行业管理人才与技术创新人才的储备力度,探索基层管理人员和操作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二是强化“两业”融合人才培养,完善高端人才的培养、激励和保障措施,发挥领军人物重要作用,加快培养引进中高级经营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特长优势,鼓励高校设置交叉学科,与企业实行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促进有利于“两业”融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落地。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订单教育与精准培训机制,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融合型企业培养和储备自身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突破现有的人才管理评价制度,灵活的人才管理方式。四是探索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技能培训与人才交流合作长效机制。鼓励吸引力较弱地方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制定适合当地特殊需求的优惠政策。

四川省侨商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