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曹德旺 - 侨商撷英 - 四川省侨商联合会

侨商撷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侨商风采侨商撷英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曹德旺

浏览:2248 发布时间:2020-10-0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董事长曹德旺

 

1987年,福耀集团刚成立,曹德旺暗自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玻璃。30年后,他站在全球玻璃行业*高奖项—金凤凰奖领奖台时,“小目标”已成长为全球规模****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评委会称“曹德旺带领福耀集团改变了世界汽车玻璃行业的格局”。

 

改变世界汽车玻璃行业格局的中国首善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

 

没有人会预料到,在新中国成立的3年前,上海市一个呱呱坠地的男婴将一手撬动未来世界汽车玻璃格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如今,头顶“玻璃大王”“中国首善”两个光环的曹德旺,不仅是一个在红尘世界中追求至善的佛教徒,其一手创办的福耀集团更已成为全球规模****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就这样一个一生不行贿、“没送过一盒月饼”,对自己吝啬到抠门的企业家,从1983年起连续捐款至今,没花公司一分钱,仅靠个人腰包累计捐款额就高达110亿元。

 

 

落魄的富二代

 

如果没有动荡的战争,祖上丰厚的曹德旺将是一个顺风顺水的“富二代”,其曾祖父曾是福清首富。

 

到了曹德旺父亲这一辈,曹家的底子依然殷实。“我的父亲曾经是上海著名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曹德旺回忆,父亲早年曾在日本做生意,赚得10万日元。要知道,那时日元汇率比美元还要高,算起来这10万日元称得上一笔巨款。

 

谁曾想,全家从上海迁返老家福清途中,家里的货轮连带积攒的万贯钱财随船一起沉没了。

 

一场变故让曹家体验了一次现实版的“回到解放前”,命运也和曹德旺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富二代当不成,吃饱饭也成了难题。在曹德旺自传性著作《心若菩提》里提到,父亲远在上海赚钱补贴家用,每月寄回来的钱还不一定准时,家里十几亩薄地根本没什么产出,母亲和他们6个兄妹常常饿着肚子艰难度日。“常常是一天两餐,还是汤汤水水。”

 

这时,曾作为“地主千金”的母亲陈慧珍站了出来。她先是变卖了自己嫁妆,靠这笔钱在老家盖了一栋二层小楼,全家稳住了阵脚,又在精神上给予曹德旺兄妹*早的教育启蒙。

 

 

 

“母亲会把我们聚在一起玩游戏、唱歌,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告诉外人我们家只吃两顿饭。”母亲陈慧珍的话朴素但掷地有声: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

 

家境贫寒让曹德旺的求学之路充满曲折:9岁入学,课间还要经常帮着母亲扒树叶、茅草,14岁就辍学开始给村里放牛补贴家用。不过闲暇时,他并没有扔下课本,自学哥哥的教材,还用赚到的钱买了一本《辞海》。

 

从小机灵、踏实肯干的曹德旺在15岁那年正式涉足商业,带他入门的正是此前在日本做生意的父亲。

 

父子两人从福州进烟丝和水果,用自行车运到高山再出售,骑行100多公里,来回就要三天。好在父子俩分工明确,效率很高:曹德旺主抓采购和运输,父亲则负责销售。

 

每天凌晨2点起床,晚上7点半完活,常年不歇,利润却相当微薄。*主要还有一点,当时私人经商属于违法,干起来也是提心吊胆。

 

常年河边走,终于湿了鞋。父亲在售卖烟丝时被工商局抓了正着,不仅烟丝叶被没收,“作案运输工具”自行车也被一并没收。

 

生意虽然黄了,这段经历却给了曹德旺巨大的勇气和走出家门的决心,他甚至不再盲从父亲“做小本生意”的权威。

 

当一个男孩从迷恋父亲的一切言论、行为蜕变成学会思考的芦苇,这往往意味着男孩到男人的进化。曹德旺对母亲说:“我不想老了以后像爸爸一样,我要出去闯一闯。”

 

独自下海经商

 

曹德旺****个单枪匹马做的项目是白木耳。

 

起初是自己种,运到福州贩卖,但这种“自产自销”模式虽然省去了采购的成本,却因为周围很多地方都有种植的,价格一直上不去。一次和镇上一位干部不经意的聊天,改变了他这种“小打小闹”的模式。

 

据镇上干部透露,江西缺少白木耳,那边利润非常高。曹德旺马上跑去江西调查,果然如此。为了抢占市场,他不再单独种植,而是转向贩运,依靠规模谋得更大利润。

 

“白木耳在福建卖1元,到了江西能卖3元,如果我只倒卖赚差价,不就赚到了吗?”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到了1970年底,曹德旺战果斐然,自己不声不响地赚了3000元,而那时盖一套房子的成本也就2000元。

 

有了底气的曹德旺豪情万丈,准备在过年前*后干一票大的——全部投入自己赚来的3000元,还跟村民赊货吃了不少货。

 

谁能想,这次他刚一进入江西地界,就被民兵抄了货,还给安上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从天堂到地狱,曹德旺不仅失去了所有财富,还欠下村民不少债。

 

浑浑噩噩,曹德旺回到了老家。“从江西回来我几乎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

 

为了更快还债,更为了生存,曹德旺在当年全国轰轰烈烈的修水库工程中干起了苦力。每天运半吨土,三个来回,五十多公里,工钱到手只有3元钱。但他肯吃苦,又极为细心,在水利工程中干过炊事员、修车工,每个岗位都深得主管领导赏识。

 

 

 

在干修车工期间,工地一场大火烧坏了不少工人的车子,许多人围着领导闹赔偿,只有曹德旺站出来,申请自己修车,自己解决问题,这让领导大为感动。

 

就此,曹德旺遇到了人生中****个贵人。

 

领导*后把剩下的赔偿款,比如粮票、布票什么的都让他领走,赔偿变现居然有1000多元。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领导沟通协调,曹德旺在江西被民兵夺走的白木耳,按收购价——比市场便宜了三分之一,卖给了政府。

 

曹德旺不仅回本还了债,还拥有了下一步启动资金。“那段时光是我一辈子*快乐的时光。”

 

此后,曹德旺的事业进入顺风顺水的高速通道。先是做起了果苗技术员,顺带负责销售,到了1975年,个人资产****次突破6万元。

 

“文革”结束后,他又进了镇里的高山异形玻璃厂做起了采购员,但心思仍琢磨在如何创业上。这次,“馅饼”终于砸到曹德旺身上了。

 

玻璃厂从建厂之日就一直亏损,到了1983年4月,镇政府实在撑不住了,决定找人接盘承包。周围有资金有底气有魄力的人选筛了一遍,只有曹德旺符合要求。

 

这一次,他被命运推到了主风口。

 

转战汽车玻璃行业

 

曹德旺跟政府签下了“约法三章”:年底保底上交6万元利润,超出的部分自己占60%,20%做发展基金,剩下的20%要发给员工,目的就是要打破大锅饭,激发工人工作热情。

 

为此,曹德旺大笔一挥,新扩招60名工人,实行三班倒,工厂连轴转,工人的工资由18元猛涨到100元,比当时县委书记的工资都要高。

 

“重赏”之下,战果********:玻璃厂产能从此前几十万片突破200万片,当年利润高达22万元,就此,曹德旺一人收益提成就有6万元。

 

1984年,曹德旺陪母亲武夷山游玩期间,又发现了一个大商机——汽车玻璃项目。

 

登山时,他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谁想开车的司机脾气很牛,一直提醒曹德旺千万别让拐杖碰到玻璃,以免“赔不起”。开始曹德旺还没太当回事,自己现在就是玻璃厂老板,价格自己*清楚。汽车玻璃还能高到天上?

 

可一聊,曹德旺确实被吓了一跳:汽车玻璃不仅贵,而且真的贵上了天!动辄上千元的汽车玻璃不仅让买了汽车的小康家庭胆儿颤,还让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他再实际调查,发现如此利润丰厚的蓝海市场国内企业几乎是凤毛麟角,把持江山的仍是外国厂商。原来,当时中国汽车几乎都是外国货,牌子又多又杂,作为配件产业的汽车玻璃,难以形成大规模生产,国内大厂商不愿意掏钱搞,小厂商又缺乏技术和资金。

 

 

 

但曹德旺觉得是个极为诱人的商机,他先是联系镇政府,又积极联系行业专家,买图纸、磨具,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此前一直精打细算的曹德旺,买了一套报价2万元的图纸只花了几分钟;1987年,远赴芬兰考察技术,他又被一套190万美元的高端设备迷得迈不动脚。

 

190万美元对于当时的小玻璃厂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别说买,想想都疯狂。但曹德旺回国反复游说镇政府,期望政府先掏钱埋单,同时使出了撒手锏:这台机器每40秒钟可以造出一片价值几百元的边窗玻璃。

 

第二年6月,曹德旺如愿抱得美人归,以108万美元的优惠价买到了设备,他也成为这台设备全球****个实力买家。

 

行业摸爬滚打的几年时间,练就了曹德旺异常清晰的大局观。他判断汽车玻璃在全球都是一个日渐庞大的蓝海市场,远比现在做的水表玻璃更有前景。于是,他和镇政府再次提议联合搞规模更大的汽车玻璃厂,并将资源倾斜过去,要知道,当时高山异形玻璃厂在1986年的产值已经达到596万元,利润也已突破百万元大关。

 

前前后后,曹德旺为了镇政府批准,让出了大量个人利益,事业终于再次迎来高峰。1987年,福耀玻璃厂正式成立,到了1989年,福耀玻璃的基本建设投资达3500万元,产值为5000万元,不仅是当地的明星企业,更是众人眼中能下金鸡蛋的“超级战斗鸡”。

 

在国际商战中博弈

 

1994年,不偏安于国内的曹德旺将眼光抛向海外,就此他也遇到了海外合作的初恋情人——国际著名汽车玻璃供应商法国圣戈班,双方一见面便摩擦出爱情的火花。

 

曹德旺的想法很简单,借助圣戈班全球销售网络和行销经验扩张海外市场。

 

刚开始,蜜月期的两家过得还算温馨,双方在福耀之下成立万达汽车玻璃公司,圣戈班以约1.28亿元人民币获得51%的股份,福耀则获得不低于15%的股份。此外,福耀还获得了圣戈班上海汽车玻璃包边厂49%的股权。

 

不过,磕磕绊绊,曹德旺转了一圈才发现,初恋并非良配,圣戈班的想法只是把福耀作为全球布局中的一颗棋子。合作只维持三年,便陷入难言的尴尬之中:账面连年亏损,人事沟通摩擦不断,彼此都已非当初的美好。

 

曹德旺也很焦虑:大股东一直拌嘴吵架,小股东也跟着一起受损,长痛不如短痛。分手成了必然。

 

当时,在股东内部意见不统一、圣戈班没有信心、一些股东想退股的情况下,曹德旺以3000万美元的“分手费”回购了圣戈班持有的福耀股票,100%返还其*初入股资金,没让圣戈班吃一点亏。

 

此举不仅维护了福耀集团的企业信誉,而且维护了中国人的信誉。但更实际的意义在于,这给了曹德旺向高手学习的宝贵经验,他相信,时间是站在自己这一方的。

 

果然,回购股份当年,福耀集团就恢复了合资前的生猛态势——利润7000余万元,2000年利润又翻了一番,达到1.5亿元。

 

曹德旺合作有个理念:双方应该平等,互惠互利。“若被他们欺负,甚至中国被欺负,我也是会斗争到底。”

 

 

 

2001年初,中国政府正在为加入WTO进行*后关头的冲刺,曹德旺也正摩拳擦掌,积极布局,不想祸从天降,他又摊上事儿了。

 

应当时世界第四大汽车玻璃制造商美国PPG的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福耀等5家中国汽车玻璃制造商展开倾销调查,搜罗了一圈“证据”,终于在次年3月亮出獠牙:美国商务部则*终裁决,向福耀等中国企业加征11.8%的反倾销税。

 

不仅如此,PPG还将战火引到了加拿大,加拿大相关部门也开始对福耀等中国企业的倾销调查。

 

一时间,国内行业圈“很受伤”,曹德旺和同行之间一沟通,很多人选择认罚,一是觉得打国际官司劳神耗力,二是也没经验和把握,不如“认怂”。

 

可曹德旺偏偏不信邪,选择*简单*直接的方式:干!

 

2002年10月,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成立了中国反倾销研究所,曹德旺亲任理事长,并将时任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请来作为总顾问“助阵”,他还在国内外广邀英雄帖,聘请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在国外,他也没有闲着,仅在美国,他就砸下300万美元,聘请了****的反倾销律师。

 

*终,加拿大国际贸易法院终审裁定,福耀集团及中国汽车挡风玻璃并未对其国内工业造成侵害;2004年10月15日,美国商务部也做出了终审裁决,福耀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挡风玻璃为“零倾销”,而此前多加征的税费将予以退还。

 

就此,福耀集团打赢了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个反倾销案例,曹德旺也成为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并胜诉的****人。

 

布施百亿的佛教徒

 

在商业战场中,曹德旺争强好胜,“锱铢必较”出了名;在红尘世界中,曹德旺却是一个追求至善的佛教徒。

 

他的****次捐赠是在1983年。当时曹德旺刚刚承包镇里的玻璃厂,还没赚到钱时,就应其小学老师的请求拿出2000元为母校添制了新课桌。此后,他的善举便一发不可收拾。

 

汶川地震,捐赠2000万元;玉树地震,捐赠1亿元;福州市修路及危房改造,捐赠3亿元;福州市新建图书馆,捐赠4亿元……在西南五省特大旱灾时,他不仅捐赠2亿元,还干出了堪称史上*苛刻的一次捐款。

 

曹德旺对实施方中国扶贫基金会定了几个KPI:半年内必须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差错率不得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3%,远低于“行规”的10%。此外,曹德旺还组建了专业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称若基金会违规使用款项将按善款的30倍来赔偿。

 

 

 

就此,曹德旺也开创了中国捐赠者对公益捐款问责的先河,也为中国公益慈善界提供了一个超脱固定思维模式。

 

好友王石曾爆料他当年捐赠寺庙的一个小故事:他和曹德旺去福清黄檗寺,不巧看到一片空地,曹德旺随口问了下住持准备盖什么。住持说要盖一座斋堂,曹德旺就追问,什么时候开工呢,再三追问下,住持透露钱还没凑够,曹德旺说,还差多少钱,住持说1600万元。他一点儿没犹豫,说钱我出。后来才知道,*后不仅是斋堂,连带小路、连廊等合在一起,曹德旺给黄檗寺捐助了2.5亿元。

 

在曹德旺眼里,佛经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是六度的****条,而布施则又分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只能算是小善。

 

他笑称自己也只是“不小心”刷了3个100亿元:福耀玻璃上市20多年,为股东分红超过100亿元;为国家贡献税收超过100亿元;个人捐款超过100亿元。

 

曹德旺的办公室和住宅的入口处,各自陈列着一部特制的《金刚经》——长1.2米,宽78厘米,厚12厘米,时时刻刻提醒他“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就是智慧。”

 

 

四川省侨商联合会